8月28日,外三元标猪出栏均价定格13.65元/公斤,再创2025年以来新低。与月初相比,价格已下跌4.3%;与去年同期相比,跌幅更高达31%。“旺季不旺”成为市场最直观的写照。
能繁母猪存栏仍处高位,未来10个月标猪供应充足,集团场8月出栏计划完成度偏低,月末“增量减重”抢跑情绪浓厚;叠加南方局部疫病抬头,跨区调运难度加大,中小散户亦选择提前出栏避险。开学备货启动迟缓。样本屠企开工率仅29%,虽高于上周,但远低于往年同期;居民鲜品消费恢复有限,餐饮端补库力度没有到达预期,屠企订单增量平平,无法对价格形成有效支撑。9月初全国大中小学集中开学,团餐渠道集中采购有望放量;同时北方高温消退,居民家庭消费环比回暖,屠企开工率仍有3–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猪粮比跌破6:1,官方已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收储,释放稳价信号;当前标肥价差走扩至0.8–1.0元/公斤,一旦价格再跌,二次育肥或逢低入场抄底。8月中上旬集中出栏后,150公斤以上大猪占比下降,短期可出栏适重猪源边际减少,为价格提供技术性反弹契机。能繁母猪去化速度缓慢,行业去产能远未到位,供给宽松格局短期难改。头部猪企前八月出栏完成率不足65%,9月计划量环比仍增5%–8%,若集团场继续降价走量,价格反弹空间将被快速吞噬。
综合来看,9月上旬之前,市场“供强需弱”的主基调难以扭转,猪价大概率延续“磨底”行情,外三元核心波动区间13.0–14.0元/公斤。若体重已达标,建议顺势出栏、落袋为安;若金钱上的压力可控,可将部分猪源压栏至110–115公斤,博弈9月中旬需求脉冲。逢低分批建库,保持5–7天安全库存即可,避免过度抄底。着重关注集团场出栏节奏、二次育肥成交放量及中央收储成交价格三大信号,如果出现“缩量+提价+收储溢价”共振,可轻仓尝试短多;反之,若集团场继续放量砸盘,则空单继续持有。
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报13.65元/公斤,环比昨日再跌0.43%,三连阴后已刷新2025年以来低点。分品种看,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大猪同步走弱:外三元主流价13.76元/公斤(-0.38%),内三元13.37元/公斤(-0.63%),土杂12.99元/公斤(-0.41%),显示市场情绪依旧偏空。
供应端:8月中上旬散户与规模场加速出栏,中大猪集中上市高峰已过,阶段性“卖压”有所缓和,但总量仍处高位。需求端:学生返校及中秋备货预期带动餐饮、旅游渠道回暖,屠宰企业日均屠宰量缓慢抬升;然而居民家庭消费恢复有限,鲜品白条走货迟缓,屠企新增订单一般,对猪价的托举力度不足。总的来看,供大于求的格局尚未扭转,短期价格或延续震荡探底走势,需重点关注集团场出栏节奏及终端备货力度变化。
全国鸡蛋市场延续“涨难跌缓”的震荡偏弱格局。开学季备货确实对需求端形成一定拉动,学校食堂和商超开始提前锁单,但产区货源整体充裕,冷库蛋亦在月底陆续出库,供应增量稀释了需求端的提振效应,蛋价上行阻力显著增大。山东主产区均价6.35元/公斤,与昨日持平,走货速度一般,仓库存储上的压力尚可;河北产区均价6.24元/公斤,较昨日跌0.08元,贸易商采购谨慎,局部小幅让利;广东销区均价6.40元/公斤,亦持平,终端消化平稳,到货量略有增加;北京销区均价7.00元/公斤,较昨日跌0.10元,高端礼盒需求回落,叠加到货集中,价格出现小幅松动。月底学校备货进入尾声,需求端边际利好减弱;若9月初冷库集中出库兑现,供应端压力恐再度放大,蛋价仍有下探风险。预计近一周内主产区现货价或在6.10–6.40元/公斤区间弱势运行,建议各环节维持“随采随销、低库存”策略,等待冷库出库节奏明朗后再行调整。
开学季团膳备货启动,屠宰场加大毛鸡收购力度,毛鸡价格高位运行,养殖端利润修复,补栏积极性显著回升,带动鸡苗需求回暖。今日主产区山东白羽鸡苗均价3.30元/羽,涨0.02元;辽宁均价3.78元/羽,涨0.01元。不过,前期种禽去产能效应递减,且7月下旬种蛋上孵量偏高,预计9月初出苗量将环比增加,苗价或在3.2–3.6元/羽区间出现理性回调。
当前鸡源整体偏紧,养殖端惜售,屠宰企业被迫加价收鸡,山东棚前主流7.12元/公斤(-0.09),辽宁7.50元/公斤(持平),江苏销区8.39元/公斤(持平)。短期看,供需双方继续拉锯,预计毛鸡价格维持7.0–7.5元/公斤区间震荡;但屠企库存已升至中高位,若终端走货放缓,毛鸡继续向上突破空间有限。
8月底淘汰鸡出栏量仍处高位,山东、辽宁产区均价分别回落至9.75元/公斤(-0.11)和10.00元/公斤(-0.20)。不过,中秋食品厂备货窗口临近,屠宰企业或逢低阶段性补库,限制跌幅。预计近一周淘汰鸡价格以9.8–10.2元/公斤区间偏弱震荡为主。
豆粕:今日沿海主流油厂报价普降10–20元/吨,区间2800–2890元/吨,华南略低、华东略高。高开机率叠加终端提货平稳,港口及油厂豆粕库存继续累积,现货端承压。
菜粕:东莞一口价上调10元至2530元/吨,主要因华南水产料刚需补库及可交割货源偏紧,短线表现强于豆粕。
豆粕9月合约录得“四连阳”,期价重心抬升至2900上方,走势明显强于美盘;
资金逻辑:市场提前博弈四季度进口大豆潜在缺口,远月贴水给予多头安全边际。
‑ 7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维持900万吨以上,油厂压榨量高位运行,现货供给压力短期难消;
‑ 四季度采购缺口约500–600万吨,进口商观望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若美西新作升贴水或运费出现变化,采购节奏可能后移。
‑ 美豆主产区墒情良好,优良率保持高位,丰产预期强化,CBOT11月合约回落至1200美分下方;
‑ 巴西农户销售近尾声,8月出口装船预计下降,全球大豆供应边际收紧的时点或推迟至9月以后。
短线:高库存压制现货,但盘面已提前反映利空,基差继续走弱空间存在限制;豆粕期价2800–2950区间震荡对待。
中线:若四季度采购缺口确认且美豆生长期天气无新风险,国内远月合约抗跌属性增强,关注9–1正套及11月美豆天气市对连粕的传导。
2、挣了35亿!上半年温氏股份猪、鸡业绩分化 养鸡业务下半年能否“翻身”?
5、规模和降本“双剑合璧” 神农集团2025半年度净利同比增长212.65%
6、农业农村部:8月27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9.92元/公斤 比昨天下降0.4%
8月20日,广西壮牛水牛乳业技术团队到自治区扶绥种畜场那坡分场进行当地考验查证,双方就园区内脆蜜金柑、红螯螯虾等农业产业怎么样开展返野生中医生态模式进行了初步交流。
此次考察重点探讨了返野生课题的相关联的内容,该课题旨在恢复史前人类、动物、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阳光之间的互动自净功能,实现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利用发展。这一创新模式综合了我国4000年传统农耕智慧与欧美100多年的化学农业技术,形成了独特的“返野生,循环利用中医农业技术”。该技术通过独特的中医原理,用非发酵的百草料喂养畜禽,并将畜禽粪便全量水化,用富含有机质的鱼塘水喷淋灌溉农作物,实现种养循环形成有机闭环。技术核心是通过鱼塘水里富含的藻类吞噬、分解农作物叶面、根径及种植表层土壤害虫虫卵,有效阻断了农作物害虫的扩繁途径。此外,其表面凝结露水保持温度的功能以及百草药保鲜生物酶的应用,能保证腐败霉菌无法繁殖。
返野生中医循环农业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有机肥中医式调养,从根本上摒弃西医式打药化肥的直接消杀方式,让种植养殖回归原始野生生长状态,从而生产出安全生态的农业产品。此次考察交流为自治区扶绥种畜场探索返野生中医生态农业模式提供了宝贵思路,也为推动农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始终致力于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的创建工作,已有扬翔、温氏、史记、汉世伟、农垦西江等养殖企业取得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养殖小区资质。截至目前,我市通过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8个;自治区星级净化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等33个,共通过各类动物疫病净化场41个,动物疫病净化业绩居广西前列。
自去年投产以来,这座占地约86亩的养殖基地已建成320个养殖池,每个池子产量为3000—4000公斤。“今年预计年产牛蛙可达125万公斤,同比增加20%,主要销往上海、四川及重庆等地。”徐辉仁介绍,公司使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确保牛蛙健康生长、高产高效。“你瞧,这批牛蛙已经长得有拳头大,还有一个多月就可以上市了。”徐辉仁笑着说。
怎样把小蝌蚪养成一只只比拳头还大的健康牛蛙?秘诀就在科学喂养上。“我们养的牛蛙都是‘喝中药’的,特制饲料里加入了黄连、龙胆草等中草药,用来调理牛蛙的肠胃。”该公司技术负责人王国裕说,每天他都要巡塘,持续观察牛蛙生长情况,极端天气后还要给养殖池消毒换水。该公司还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为牛蛙科学养殖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广西国拓水产养殖基地的发展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长期稳定雇佣20多名当地村民,持续开展养殖技术培养和训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业,联农带农成效显著,为助农增收、乡村振兴打开了一条新路子。60多岁的南焕坡村民李荣飞主要负责投料、换水等工作,他和记者说:“在基地上班,不但离家近还有稳定的收入。”
牛蛙养殖产业的逐步壮大,是南晓镇立足特色优势、资源禀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我们将利用好南晓镇好山好水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加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入驻,不断壮大水产养殖、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把南晓镇的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南晓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龚沃昌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