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声依旧,且愈演愈烈。在昨日南北齐挫的背景下,今日全国生猪市场再遭重锤——
全国均价18.56元/公斤,较昨日再跌0.15元,日跌幅扩大至0.8%,为本周最大单日滑坡。华东、华中、华南无一幸免,江苏、湖北、广东主流价跌至18.2–18.4元;华北、东北全面失守,吉林、辽宁规模场出栏价一夜下滑0.3元,最低报价17.9元;西北、西南稳中伴跌,云南、贵州、重庆表面持稳,实际高价区已出现暗降0.1–0.2元。南北同步放量,日度出栏量环比增5.7%,集团场完成月度计划率已超98%,“压栏”秒变“抢栏”;二次育肥集中出栏,出栏均重突破126公斤,环比抬升4公斤,市场“牛猪”充斥,单斤成本抬升、售价却下滑,亏损面加剧。屠企开工率48.7%,环比仅微增0.3个百分点;白条批发价跌破22元,毛白价差缩至3.4元,屠宰亏损50–60元/头,压价成为唯一减亏手段;中秋备货提前收官,农贸市场走货量环比再降5%,鲜销率回落至82%,冻品被动入库激增,需求端支撑几乎为零。收购难度指数年内新低38,南北屠企联合二次砍价:上午定价18.4元,下午再降0.2元,养殖户只能被动接受;短期供强需弱格局难改,下周均价大概率击穿18元/公斤,东北局地或首破17元整数关;中期国庆备货仅剩一周窗口,若终端继续温吞,10月均价恐滑向17元区间;策略当前自繁自养成本16.8–17.2元/公斤,头均利润已压缩至百元左右,建议220斤以上猪源趁反弹果断出栏,落袋为安,避免“越养越亏”。
全国生猪价格持续处于下行通道,市场整体呈现“供强需弱”格局,外三元生猪均价约为12.94元/公斤,与前几日基本持平,但同比仍处于低位。据27省数据统计,全国平均猪价为6.37元/斤(约合12.74元/公斤),较昨日微跌0.01元。9月集团猪企出栏计划环比增加4.19%,部分区域如广西出栏量环比增幅达9.29%,叠加前期压栏猪源集中释放,市场供给充裕。虽临近中秋、国庆双节,但终端白条走货缓慢,屠宰企业以销定产,未出现非常明显备货潮,消费端支撑力度有限。广西成为全国猪价“洼地”,部分低价区已跌破12元/公斤;海南价格最高,达8.5元/斤(约17元/公斤),南北价差扩大。中国对欧盟进口猪肉实施反倾销措施,预计减少进口30%-50%,中长期或有利于产能去化和价格企稳,但短期影响有限。9月下旬至10月:供应压力仍大,猪价或继续底部震荡,局部地区存在跌破12元/公斤的风险;11月后:随着出栏节奏放缓、进口减少及腌腊需求启动,猪价有望触底回升,但反弹高度仍取决于消费恢复力度。
国内鸡蛋价格整体呈现“旺季不旺、高位回落”特征。随着中秋备货结束、在产蛋鸡存栏量持续处于13.6亿羽以上的历史高位,叠加冷库蛋出库,市场供需边际转松,价格由月初的年内高点快速回调。各地批发均价已回落至7.4–7.6元/公斤,三天累计下滑0.2–0.3元/公斤。在产蛋鸡存栏13.65亿羽,环比仅微降0.02亿羽,高基数压力未减;4月补栏旺季对应9月新开产高峰,小码蛋占比升至18%,市场流通充裕;冷库库存约12万吨,出库价低于现货0.2元/公斤,持续压制行情。需求端中秋备货9月15日提前收官,食品厂订单量同比减15%;学校开学备货结束,销区到车量环比降20%;短线月下旬):无节日刺激、冷库蛋继续流出,主产区均价或跌破7元/公斤,馆陶粉蛋预计向3.2元/斤(6.4元/公斤)靠拢。中期(10月):国庆节后需求进入真空,存栏仍处高位,月度均价或回落至6.6–6.8元/公斤,同比跌幅10–15%。中秋备货“鱼尾”结束,高存栏与冷库蛋双重施压,鸡蛋现货正式步入季节性下跌通道,贸易商和养殖端需顺势降库存,锁定利润,等待下一轮淘汰鸡节奏带来的反弹契机。
国内鸡苗、白羽毛鸡、淘汰鸡价格行情呈现“苗强、毛稳、淘弱”的分化特征:鸡苗借补栏窗口持续拉涨;白羽毛鸡终端走货平缓,价格横盘;淘汰鸡则因蛋价回落、集中出栏而普遍下滑。
山东主流大厂开票报价3.00–3.70元/羽,较20日上涨0.05–0.10元/羽,其中济宁、烟台、菏泽等多地上调至3.20–3.70元/羽;辽宁、吉林孵化场跟涨,铁岭、盘锦主流2.95–3.90元/羽,低位上移0.05元/羽;817专用苗维持低位,德州0.75–0.85元/羽,与昨日持平;原因:①中秋后种禽场进入例行换羽、减量期,短期苗量偏紧;②养殖户补栏明年1月春节鸡,需求集中释放;③大厂喊涨情绪浓,循环提价。
山东产区棚前主流收购价3.33–3.48元/斤,与20日相比多数持平,仅潍坊、青岛、烟台等局地微跌0.01–0.02元/斤;屠宰环节控量宰杀,开工率维持在65%左右,产品端走货一般,冻品库存升至75%,压制毛鸡上行空间;终端白条批发价9.0–9.2元/公斤,环比持平,经销商随用随采,备货意愿不强;短期判断:苗价高企、饲料成本回落有限,养殖端抗价情绪仍在,但产品端缺乏节日刺激,预计毛鸡价格持续围绕3.3–3.5元/斤窄幅震荡。
主产区棚前报价(活禽、称重)4.1–4.8元/斤,环比普遍下跌0.1–0.4元/斤;河北邯郸、石家庄4.1元/斤,跌0.1元;河南焦作、商丘4.7元/斤,持平(高价位区相对抗跌);辽宁大连4.7元/斤,跌0.4元,跌幅最大;①鸡蛋现货高位回落,养殖户顺势淘汰520日龄以上老鸡;②活禽市场走货放缓,屠宰冻品走量有限,鸡源短时充裕;③猪肉、肉毛鸡价格低迷,替代抑制淘汰鸡上涨空间。
广西防城港油厂今日豆粕价格:43%蛋白:3000元/吨,涨20元/吨。另厂现货M2601-50元/吨。10-1月M2601+30元/吨。
广西北海地区油厂今日豆粕报价:43%蛋白:3000元/吨,涨20元/吨。
国内豆粕现货市场延续“供应充裕、现货承压”格局,价格重心较上周继续下移,全国43%蛋白豆粕日均价约3012元/吨,环比上周同期下跌40–60元/吨,较8月底高点回落80–100元/吨,创7月中旬以来新低。本周全国主要油厂开机率73.2%,环比再增4.6个百分点,周度压榨量预计突破220万吨,创年内新高。上游大豆库存721万吨、豆粕库存114万吨,均处于五年同期高位,部分工厂出现“胀库停机”并连续催提,现货流动性过剩。9–10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估维持850–900万吨/月,原料宽松格局短期难改。生猪均价跌破18.6元/公斤,头均亏损100–150元,饲料企业普遍下调豆粕添加比例至16%以下,较正常年份低2–3个百分点。美豆优良率63%,收割率5%,丰产格局已定,CBOT主力11月合约围绕990–1000美分震荡,较8月初下跌60美分。巴西2024/25年度大豆预售进度仅12%,低于去年19%,出口贴水报价快速下滑至145美分/蒲(9月船期),折算到港成本跌破3600元/吨,对国内现货形成向下牵引。
豆粕:今日沿海主流油厂报价普降10–20元/吨,区间2800–2890元/吨,华南略低、华东略高。高开机率叠加终端提货平稳,港口及油厂豆粕库存继续累积,现货端承压。
菜粕:东莞一口价上调10元至2530元/吨,主要因华南水产料刚需补库及可交割货源偏紧,短线表现强于豆粕。
豆粕9月合约录得“四连阳”,期价重心抬升至2900上方,走势明显强于美盘;
资金逻辑:市场提前博弈四季度进口大豆潜在缺口,远月贴水给予多头安全边际。
‑ 7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维持900万吨以上,油厂压榨量高位运行,现货供给压力短期难消;
‑ 四季度采购缺口约500–600万吨,进口商观望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若美西新作升贴水或运费出现变化,采购节奏可能后移。
‑ 美豆主产区墒情良好,优良率保持高位,丰产预期强化,CBOT11月合约回落至1200美分下方;
‑ 巴西农户销售近尾声,8月出口装船预计下降,全球大豆供应边际收紧的时点或推迟至9月以后。
短线:高库存压制现货,但盘面已提前反映利空,基差继续走弱空间存在限制;豆粕期价2800–2950区间震荡对待。
中线:若四季度采购缺口确认且美豆生长期天气无新风险,国内远月合约抗跌属性增强,关注9–1正套及11月美豆天气市对连粕的传导。
4、农业农村部:9月1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9.48元/公斤 比昨天下降0.4%
6、9月第1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4.88元/公斤 环比上涨0.1% 同比下降27.7%。
重点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引擎”,龙胜各族自治县2025年重大项目——平等育肥猪建设项目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9月底实现部分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现代化养殖、生态种植、就业带动于一体的示范工程,为当地特色黑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9月15日,记者在平等镇庖田村鱼塘屯的项目现场看到,厂房主体已基本完工,各类设备陆续进场,工作人员正忙着调试机器、筹备验收。当前,项目方紧扣时间节点,抢抓建设进度,严控工程质量,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目前项目总体进度已达90%,按进苗要求,9月25日B区和C区可满足5000头猪的进苗条件。”项目负责人邹大江介绍,当前项目已进入调试与消毒阶段,剩余四个区域计划于10月底全部完工。据悉,平等育肥猪建设项目是龙胜2025年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规模较大,占地约163亩,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使用先进的立体种养模式,规划建设肉猪栏舍、生态种植区、污水处理系统等配套设施,并配备自动化喂料、智能环控、清粪系统等现代化设备。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养殖到餐桌”的闭环营销,通过与农户合作养殖嵌入地方经济,既增强农户收入,又构建区域供应一体化产业链。此外,项目还将提供20余个脱贫户就业岗位,直接受益村1个、受益人口约350人,并为龙胜特色黑猪养殖产业供应充足猪苗,为打造桂林市乃至广西特色农业示范产业筑牢基础。
近年来,我市始终致力于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的创建工作,已有扬翔、温氏、史记、汉世伟、农垦西江等养殖企业取得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养殖小区资质。截至目前,我市通过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8个;自治区星级净化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等33个,共通过各类动物疫病净化场41个,动物疫病净化业绩居广西前列。
近日,忻城县国家科技特派团携手多方专家团队,深入古蓬镇、城关镇的养殖场与农户,开展了一场聚焦“生态养殖+疫病防控”的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活动,为当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由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畜牧研究院副院长肖正中、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肖定福教授、该体系涟源试验站站长李付强、忻城县“一县一团”团长杨清容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分别走访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养殖户。他们从品种选育、饲料配制、日常管理、疫病净化等多重维度展开系统性指导,尤其针对养殖户反映突出的饲料利用效率低、疫病多发等问题,现场演示操作方法,提出实用性解决方案。
“平时都是凭经验养,今天专家讲的全是干货!”古蓬镇东河村板竹屯养殖户蓝立嫄在接受指导后感慨道。
据统计,2025年以来,忻城县科技特派团畜牧养殖组已累计服务示范基地10个、养殖企业20家、养殖户130余户,组织并且开展科技培训2期、100人次,提供科普咨询300余次,惠及群众超600人。此次科技服务不仅解决了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也明显提升了养殖户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发展信心,为忻城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